时间:2023-01-09 19:49:57 | 浏览:1250
沦为表白、取名宝典的《诗经》,当年可是有大用途的
坊间传言,当代人取名字,想要好听又有文化,只要记住一个准则:女《诗经》,男《楚辞》,文《论语》,武《周易》。也就是说,中国古代博大精深、经久不衰的四书五经,如今已经沦为取名宝典了。
比取名字意义稍微广泛一点的话,《诗经》是陶冶情操的,《楚辞》是社交的,《论语》是人生高级鸡汤,《周易》则是算命先生人手一本,普通人研究,更有深沉特效。似乎,它们的作用之于现代人只有这样了。
然而在古代,这些儒家经典,无一不是为国家服务的。以《诗经》为例。
《诗经》原来是外交辞令
《诗经》给现代人的印象,大概有两个关键词:柔美、浪漫。且其中有不少爱情金句,如见到情郎可以说“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”,暗恋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人可以说“南有乔木,不可休思”,“洵有情兮,而无望兮”,处在恋爱的猜心阶段可以说“纵我不往,子宁不来?”,正没羞没臊的可以说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,许诺发誓可以说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”,一见钟情可以说“邂逅相遇,适我愿兮”,恨嫁了可以说“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”,ta瞎了眼被别人抢走可以说“不我以,其后也悔”,等等。
真是既浪漫,又高端典雅。
但是,哪怕被现代人解读为千古爱情之首的《关雎》,在古代经学家眼里,并不简单。
有人说它是颂扬后妃之德的,比如解读《诗经》最著名的《毛诗序》就说:“ 窈窕,幽闲也。淑,善也。逑,匹也。言后妃有关雎之德,是幽闲贞专之善女,宜为君子之好匹。”为此,还有人延伸出,说这是周文王遇到妻子太姒时的场面,从而给太姒的贤良淑德写诗歌颂。
也有人说,它是在写周文王等待、追求贤人的心情。比如,求贤若渴的周文王在江边等不到姜子牙,于是心情焦急得“辗转反侧”。
周文王
初读《诗经》时,“有位佳人,在水一方”明明是小伙子和小姑娘的浪漫情事呀,“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”,明明是一对夫妻的快乐小日子,怎么就被解释成了干瘪又枯燥的政治意图呢?
后来才发现,包括我在内的当代小青年之所以不能理解,是因为我们距离当时那个时代和环境太久远了。尽管不是《诗经》中的每一首都在讲政事,但在先秦时,确实每首诗都能被拿到外交场合交流。
我们都知道,孔子对《诗经》有一句著名的论调:“不读诗,无以言”。这话出自《论语》里:“(孔子)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,曰:‘学《诗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《诗》,无以言。’鲤退而学《诗》。”
说有一次孔子的儿子孔鲤路过庭院,看见老爹一脸严肃地对着一帮弟子,准备低着头赶紧走过去,不巧被孔子逮个正着,就问孔鲤:“学《诗经》了吗?”
电影《孔子》,周润发饰
孔鲤说:“还没有。”
孔子说:“不学诗,你就不会说话了。”于是孔鲤退下,开始学《诗经》。
孔子说那句话,其实只是他们春秋时期的人的社交准则,而且特指士人贵族阶级。因为,在当时,贵族在大场合交流,开口都必须唱诗。甚至,诸侯大夫们外交场合谈论国际大事,开口也经常以《诗经》为引,换句话说,《诗经》在春秋时就是一种贵族都需要学的外交辞令。
《诗经》穿梭在春秋外交场合
让我们看看作为外交辞令的《诗经》是如何在历史中作用的。
晋国流亡十九年的公子重耳(晋文公)离开楚国后,来到了流亡的最后一站秦国,打算借助姐夫秦穆公回国即位。秦穆公也有意此时援助一把,于是请重耳吃大餐。宴会当晚,一向高调的舅舅狐偃溜号说:“吾不如衰之文也,请使衰从。”我不如赵衰那么有文采,请让赵衰陪你去吃。
于是,宴会当天重耳带着赵衰上场了。秦穆公和重耳都深知,这次聚会就是帮助重耳回国即位,所以,双方都很客气。
重耳一上来,先给秦穆公唱了一首《河水》,把秦穆公比作大海一样宽广,秦穆公听完赶紧回了一首《小雅·六月》,刚唱完,赵衰就在旁边大声提醒:“重耳,快拜谢秦伯的恩赐。”
重耳唱《河水》,秦穆公回《六月》,重耳下拜
嗯?发生了什么?
看看《六月》说的是啥,就能明白了。《六月》全诗写的是周宣王时外敌玁狁侵犯,大臣尹吉甫奉命驱逐,从准备出征到大胜归来的全过程。
而秦穆公在此引唱就表明,他已经准备出兵护送重耳了。
不过,在阅读理解满分的赵衰读起来,秦穆公唱这首诗还有一层意思,即使没有,他也要临时加上——秦穆公把重耳比作周宣王,而他则要作为辅佐,臣服于晋国(特别是那句“辅佐天子”)。因此,赵衰赶紧让自家公子跪谢抬爱。
从这儿也能看出,在春秋时期,重要的国宴场合,大家是要唱诗的。如果不懂诗,不会唱诗,这种场合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,也开不了口。
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记载,晋国和楚国休战,举行弭兵大会,会后,晋国赵武到周边的郑国去参观,郑简公设宴招待,并叫了郑国七个执政卿陪吃。
影视剧中的赵武
赵武在气势上比郑国人高很多,提出让这七个人都对自己的到来唱一首诗,他也好顺便观察观察大家的志向。
于是,子展唱了《草虫》,其中有一句“未见君子,忧心忡忡。亦既见止,亦既觏止,我心则降”,没见到那个人,心里很忧伤焦虑,见到了那个人,心里才平和了。
我们读来这分明是爱情的酸腐味,但在当时,子展是在暗喻赵武是君子,他亲自到郑国宣扬和平,让郑国人民不再提心吊胆了。赵武听了赶紧谦虚:“哎呦不错哦,不过你夸我是君子,我受不起受不起哈。”
然后子西赋《黍苗》之四章,“肃肃谢功,召伯营之。烈烈征师,召伯成之”,大意也是说他功劳大。子产赋《隰桑》,子大叔赋《野有蔓草》,印段赋《蟋蟀》,公孙段赋《桑扈》,基本都在夸赵武是君子,有了他,大家都很快乐安详。赵武也一一“哪里哪里”谦虚过去了。
子产画像
《诗经》的对答还能促成许多外交事宜。
春秋中期,鲁国是晋国坚定的跟随者,而楚国旁边的卫国和郑国则时不时墙头草一下。晋楚两国实力旗鼓相当,有段时间晋国更占优势,郑、卫都有改拜山头的意思。
于是,在一次鲁国国君鲁文公朝拜完晋国的回国路上,卫国人先“劫道”把鲁侯请了去,请他在晋国那帮卫国作引荐。鲁文公答应了,走到郑国,再次被留下。郑国求的一样,郑国上卿子家按规矩开始唱诗《鸿雁》,一旁的季文子不太想帮忙,唱了一首《四月》。子家一看,急了,又唱了《载驰》的片段,季文子截取《采薇》片段回答。然后郑穆公才开心地下拜。
看不懂吗?是这样的。
郑国子家的《鸿雁》是表示郑国孤苦无依,四处奔波,很辛苦。等于上来先哭惨。
季文子的《四月》意思是,我们鲁国也是可怜人啊,哪里帮得上你呢?算是婉拒。
然后子家的《载驰》,依然是恳求,希望鲁文公能为他们跑一趟。
季文子回《采薇》最著名的第四章: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行道迟迟,载渴载饥。我心伤悲,莫知我哀!”这首诗原是战士出征很辛苦,春天出门冬天才能回去,季文子此处借用,算是一边抱怨一边答应了为两国奔波于晋国。
所以,才有郑穆公最后高兴地一拜。
不会诗,很羞愧
除此之外,整个《左传》里,你经常会发现,大家在聊天的时候,动不动就来一句“《诗》曰”,引用《诗经》来表达观点,开口引用名人名言,显得有说服力。
那时候的《诗》,就是这么个作用。大家聊天的时候会偶尔插播一两句,宴会场合基本也人人唱一句当祝福。
比如,齐国的庆封到鲁国去参加宴会,提出过“三不朽”的叔孙豹主持接待,庆封觉得齐比鲁强多了,所以在叔孙豹面前摆出一副膨胀的样子,叔孙豹暗地里憋坏,想一探庆封的底,于是对庆封唱了一首《相鼠》。《相鼠》的全诗都在骂人,而且骂得很直接,“相鼠有皮,人而无仪!人而无仪,不死何为?”,结果,庆封完全没发火,因为,他根本就没听懂。可想而知叔孙豹下了场子以后会怎么嘲笑齐国。
到了春秋末年,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宗主孟僖子有一次去楚国出差,没想到,作为保有周礼最完备国家的人,孟僖子对礼的掌握居然还不如曾经的“楚蛮子”。楚国人按照正宗周礼好好地接待孟僖子,孟僖子都不记得要怎么对答,连首合适的《诗》都找不到,只能干站着。
孟僖子对这事儿深以为耻,于是发奋学习周礼的点点滴滴,到死前,还叮嘱两个儿子,一定要拜孔子为师,向孔子学习礼。也因此,孔子收的三千弟子里,身份最高贵的就是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了。
电视剧《孔子》里孟僖子要求两个儿子去向孔子学习
在春秋,如果不懂《诗经》,大型的聚会场合你登不了台、外交场合你开不了口、和文化人对话时可能错过重要信息,甚至被别人骂了,自己也完全不知情,丢人丢到家。
电视剧《孔子》,齐鲁夹谷会盟,两国先弹唱音乐,齐国请奏《关雎》
孔子请奏《采萍》
当下的我们,能不能读《诗经》并不影响说话,不过,熟读《诗经》对我们还是有裨益的,能随口念叨几句,一瞧就像深不可测的才子/才女啊。
沦为表白、取名宝典的《诗经》,当年可是有大用途的坊间传言,当代人取名字,想要好听又有文化,只要记住一个准则:女《诗经》,男《楚辞》,文《论语》,武《周易》。也就是说,中国古代博大精深、经久不衰的四书五经,如今已经沦为取名宝典了。比取名字意义
坊间传言,当代人取名字,想要好听又有文化,只要记住一个准则:女《诗经》,男《楚辞》,文《论语》,武《周易》。也就是说,中国古代博大精深、经久不衰的四书五经,如今已经沦为取名宝典了。比取名字意义稍微广泛一点的话,《诗经》是陶冶情操的,《楚辞》
现在很多父母为孩子取名都喜爱从中国经典文学中选取,给孩子一个有出处、有典故的名字,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、平安喜乐,未来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。但当您打开无数本经典国学书籍时,问题来了,茫茫众多的文学中,不知该如何下手,取名毫无思路和头绪。此时
1回顶部2015年的农历年是羊年,即乙未年,现在距离羊年还有1个多月时间。在农历乙未年出生的宝宝,性格柔和稳重,感情细腻,有着超强的观察力,做事有韧性,能够坚持己见。那么怀了羊宝宝的亲们,要怎么给羊宝宝取名呢?有什么可爱又好听的小名呢?给羊
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,现在给娃起名的新方式是“父姓+母姓”,代表孩子是来自爱情的结晶,而且这也让自己的父母着实秀了一段恩爱。若琳姐姐最近快要生产了,所以想在孩子出生之前决定好要叫什么名字。她记得前几年比较时尚的名字都是带有“梓”的,但是这两年
(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,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)“本文由孕育岛原创,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”现代社会中,孩子在任何家庭都有着极高的地位。家长恨不得倾其所有,为孩子奉献出全身心,包括看似最简单的取名也是,绞尽脑汁就想起一个最好的。有些家长翻遍整部字
宝宝起名系列连载宝宝取名怎样给宝宝起名字呢?好听,典雅,吉利,还不烂大街的名字有没有?请看我的长篇原创连载文章:1、《【总结帖】怎样取名字?从诗经楚辞、四书周易、诗词歌赋中找灵感,好听有寓意!》2、《〖原创〗周易取名字:出自诗词典籍,好听兼
关于给孩子取名,我们中国一直有“男楚辞,女诗经,文论语,武周易”的说法。那么,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些出自这几本书的名字,它们音律优美,寓意非凡,用这些名字来取名,别人知道出处和含义后,一定会对你另眼高看!《楚辞》里的名字1、齐光。《九歌·云中
像这样漂亮小女孩,要取怎样的漂亮的名字才好呢?一、为什么要取好名字? 给小孩取名字,饱含着父母对孩子的喜爱和美好祝福。取名字,是小事,也是大事。 既然这帖子要彰显典雅文化,下面就来一段高大上的说辞,说说取名字的重要性。 《礼》曰:“子生三月
男女宝宝取名大全一、根据生辰八字分析五行属性: 在命理学上,根据生辰八字五行分析属性是最精确的,也就是我们说的“日干”,年干就是年柱的天干,日干就是日柱的天干。年月日时四个柱合起来称为四柱,又称为八字,根据一个人出生时的四柱就能推衍人一生的
近日召开的亚洲文明大会上,《诗经》《论语》与《塔木德》《一千零一夜》《梨俱吠陀》《源氏物语》被列为是亚洲文化交流第一级别的经典。那么,丰富灿烂的华夏文明成果中,为何是《诗经》《论语》成为代表性的文化名片?要弄明白这个问题,我们得从中华传统文
中国人取名字素有“男楚辞,女诗经,文论语,武周易”之说,不少宝爸宝妈们也喜欢从诗经、周易这些国学经典中为新生儿起名字,那么有哪些出自《诗经》、《周易》里的适合小宝宝的唯美名字呢?宝宝起名之《诗经》、《周易》里的唯美古风名:宝宝起名系列图文-
给娃起名不求人,这些好名字送给你秦玉龙/文最近,有个80后的朋友生了二胎,找我给娃起个名字,他姓王,问娃起个啥名字才霸气、响亮、与众不同?我调侃:王富贵!玩笑归玩笑,我还是很认真负责地想了半宿,给朋友的儿子起了一个还算响亮且不落俗套的名字—
首先是30个女名:1、管彤 : 彤管,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。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静女》“贻我彤管”。2、清扬 : 形容女子美丽。出自《诗经·郑风·野有蔓草》:“有美一人,清扬婉兮。”3、斯年:形容长远的年代,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。出
首先是30个女名:1、管彤、彤管、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。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静女》“贻我彤管”。2、清扬、形容女子美丽。出自《诗经·郑风·野有蔓草》:“有美一人,清扬婉兮。”3、斯年、形容长远的年代,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。出自《诗经